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翻譯容易陷入「心流,身不流」?譯者周沛郁:練武幫我找回平衡 ◆ 博客來譯界人生專訪

在筋膜調理、教太極拳之前,我是英文譯者,大學和研究所唸的還是非本科的森林系。

我怎麼斜槓斜這麼遠,這一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 

博客來的專訪為大家一探究竟~ (專訪連結


內文摘錄:

習武之後的周沛郁,不再貪戀這些大起大落的身心體驗。「我現在更傾向以穩定的紀律感進入每一次翻譯的作品,也盡量不以好惡情緒賦予作品價值判斷。」回想起來,接觸武術之後的她,拖延的情況少了,每日平穩開工,進度到了就收工,無所謂譯到痛快捨不得,也不再執著於非譯到喜歡的作品不可。

武術讓周沛郁減少了「我執」,但她不確定,是翻譯的歷程還是武術逐步滋養了她的「無我」。近年譯者能見度提高,愈來愈多讀者開始討論「譯者風格」,她卻認為,譯者還是不要被看到比較好。「我當然會有自己的風格,但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傳達者,存在感可以不用那麼多。」

       



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

【譯作】NASA的太空蜜蜂 2023

博客來介紹頁


電腦與機器人雖然是二十世紀的產物,種子卻在久遠前就已播下。這本書帶著我們從久遠前的想像,一路的追尋,進入科幻般的未來。

翻譯這本書的前後,正在翻譯人工智能毀滅世界的科幻小說系列--迴圈三部曲,很有趣的共時性。

有些早期計算機相關的典故在凱薩琳.瓦倫特《掉到精靈國度底下的女孩》《飛越精靈國度的女孩》裡出現過,譯來特別親切。

2025年2月1日 星期六

【譯作】品酒的風味演算


入行至今剛譯滿20年,正好來回顧一下譯作。《品酒的風味演算》是拆解酒類風味的工具書,適合喜歡嘗試各種酒,或是把茶酒咖啡調合飲用的人。


出版社給的樣書,一本給了咖啡老師,一本給了開茶酒飲品店的朋友。

翻譯的過程看著作者對風味的拆解覺得有趣,有些是自己不曾注意的味道。

內容有大量的風味形容,幸好我愛咖啡也愛酒,學咖啡的時候有認真練過嗅味覺,沒有太眼花撩亂。

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

[譯作] 法外之徒

翻譯時很累,校稿時很愛的書終於(在烏俄戰爭打完之前)上市了。


作者帶著我們坐上蘇聯退役的巨無霸貨機,隨著機員飛行、生活,窺看不為人知的全球地下經濟。比諜報片還要驚險刺激又有血有肉。

不知是否機員的敬業還是作者的認真感動了我,譯完這本,那種做一行怨一行的感覺好像減輕很多,機員的座右銘「No Job Too Tough」也成了翻譯不順時我自我激勵的句子。

2022年1月25日 星期二

[譯作] 土壤下的迷你工程師

博客來介紹頁

蚯蚓書來了!是知識滿滿卻輕鬆好讀的可愛小書。

譯到這本書才知道,蚯蚓不簡單。不同類的蚯蚓占據不同深度的土壤,有不同的習性,有的甚至能建造長久使用的地道呢。一片健康的土地上少不了蚯蚓。身為植物和園藝愛好者,也趁這機會更深入瞭解了土壤裡的大功臣。

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

[譯作] 真菌微宇宙

博客來介紹頁 修菌類學滿二十年的時候,一年內接到兩本真菌相關的書,十分神奇的緣份(另一本是大家出版社的菌菇博物館)。

對真菌的研究愈來愈深入,現在的理解和幾十幾百年前把菌類歸在植物下的概念完全不同了!原來真菌可以和各種生物共生,影響彼此的生活。

動物不同的飲食組成會影響腸道裡的菌落,那些菌落又會影響動物的生理。像是最近常聽到腸道菌落和失智症的研究。然後自然環境下幾乎所有植物都會和真菌共生(所以力求無蟲無菌的植物栽培環境不植道啊!!),甚至形成菌絲體網路,像全林資訊網一樣互通訊息和養分。

《真菌微宇宙》雖然內容專業,要查不少資料,但作者寫得很活很歡樂,傳達了他對真菌的滿滿熱愛,讓翻譯過程多了不少樂趣。作者甚至跑去參加迷幻藥裸蓋菇鹼的實驗,實驗過程中靠著藥效在那裡胡思亂想各種和真菌有關的事。出書之後,作者甚至拿樣書釀了酒,偶爾令人懷疑他是不是還在嗨。

本書入選了誠品的2021年8月中文選書,希望能讓更多人感染到真菌的魅力。


翻譯簡歷

姓名:周沛郁

學歷:
學校      系所      學歷  起迄年份
國立臺灣大學  森林學研究所  碩士  2001-2004
國立臺灣大學  森林學系    學士  1997-2001

擅長領域:
文學小說、奇幻小說、生態/科普、商管

譯作(2005至今):

《品酒的風味演算》(2024/5/14),木馬文化

《NASA的太空蜜蜂》(2023/7/27),大石國際文化
《穹頂》【迴圈三部曲之3】(2023/7/4),三采文化
《花繪物語》(2023/1/3),積木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