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

關於回稿

我初入行時,回稿與不回稿,總是兩難。

理想的狀況是回稿吧。除了再挑一次錯字之外,一方面可以看到編輯修改的痕跡,學點教訓,滿江紅的追蹤修訂總是最有效的當頭棒喝。或是比較知道這家編輯的脾胃,而譯者也能藉回稿的過程,讓編輯知道採取某些譯法的原因,雙方妥協而溝通互動。

另一方面,百密難免一疏。編輯偶爾會看錯,或為了通順而偏離原義,這種地方譯者比較能抓出來。少不經事的時候,看到稿子上這種問題難免心有埋怨。但轉念想想,煩勞編輯的地方那麼多,難講編輯不是被譯文煩死了才出錯。

有空或是真有必要細修的時候就看得很細,比對編輯修改處,而且不時回去對照原文。《蝕刻之城》就是這樣磨出來的。雖然花時間,但非常值得。


難免遇到雙方時間比較趕的時候,那即使撥出一、兩天掃過稿子也好。當然也曾經按時修完稿後,編輯丟到一邊看也沒看的。

收過一次編輯誤傳前幾校的稿子,奇妙的錯誤百出,疑似打瞌睡時改稿的痕跡。花了好幾天對照原文從頭改完,編輯才說那是舊版,而為最後來不及對照重修,已經把最終校送出去了。

看到回信大囧的同時,也點醒了自己,有問題應該隨時反應,如果當初有問編輯為何回稿慘不忍睹,就不會白做功了。

當然也有編輯因為天時地利人合(原作好、觀念相近)而不需回稿的,有時編輯改完稿直接出書,看到修改處只覺得佩服。而這兩年人比較忙,對自己和編輯稍有信心一點,漸漸也不太特別要求回稿了。不過有時拿到成書,看到一些錯,還是會後悔沒要求。

或許判斷需不需要回稿,也要練習。

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

指下的敬業

在朋友推薦之下,去了找了新設計師剪髮。最後的細節修了好久,修到我心裡都莫名湧起汗顏的感覺,想把前一天交出去的稿子拿回來校潤幾遍了。

也碰過看到一頭自然毛,就堅持非燙不可、邊剪邊唸的設計師。雖然技巧與專長各異,不過也讓我反省了一下,自己在工作時是什麼樣的譯者。

一開始就和拍的作者可遇不可求,或許在一定限度內,和不和拍只是譯者願不願意多調整自己。而翻譯時和原作文字的距離近了,又得朝夕相處,工作之餘碎碎唸雖然是一種抒壓方式,但反過來想想,會不會因此模糊了自己的責任?

就像練身體、練武的時候,還有力氣唉唉叫,不如省下心力繼續努力。

想想專業不也是如此。